前进中的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
西南大学(Southwest University)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,国家“211工程”和“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”建设高校。学校发端于1906年建立的川东师范学堂,成立于2005年,由原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。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成立于2006年,其前身可追溯至1941年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在大学部设立的数学系。在学院的发展历程中,一大批学识渊博、治学严谨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知名专家、学者,如郭坚白、段调元、何鲁、袁炳南、王元吉、李孝传、张孝礼、严栋开、王秀泉、陈重穆、郭聿琦等著名教授,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。
学院现设数学系、应用数学系、数学教育系、统计系、大学数学研究室、数学研究所;拥有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,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土学位授权点;数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,统计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;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;数学、统计学均是重庆市重点学科;数学与应用数学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;统计学获批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;与重庆市统计局共建重庆市统计分析研究中心;成立了重庆市中小学校发展研究与测评中心。
学院现有教职工108名,其中专任教师93人。专任教师中教授(研究员)24人,副教授40人;博士生导师19人,硕士生导师49人;有国家级人才1人,国家教学名师1人,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人,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1人,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,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获得者1人,巴渝学者特聘教授1人,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,巴渝学者青年学者1人,重庆市国际科技合作奖1人,重庆市名师1人,重庆市重庆友谊奖获得者1人,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7人、后备人选4人,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2人,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,重庆市高层次人才“第四类人才”6人。
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倾注了极大心血,迄今已培养博生毕业生146人,硕士毕业生1082人,本科毕业生10114人。目前在读研究生323人、本科生1555人。在龙珠体育改革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,编写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13部,获得市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3项,教育部特色专业点建设项目1项(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,2008年);国家精品课程1项(《数学教育学》,2007年);全国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(2009年);国家首批核心课程《数学教育》(2020年),多次被评为学校本科教学优秀学院。近五年,在科学研究方面亦取得骄人成绩,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基础教育研究44项、省部级科研项目62项,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8项;在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80篇(SCI收录500余篇)。根据ESI数据库2020年5月数据,西南大学数学学科论文数889篇、SCI他引次数4616次、全国排名第38位、全球排名第248位,成功进入全球排名前1%。
西南大学成立后,学院进一步确立了“传承历史,发挥优势,自力更生,团结奋斗,立足国内,面向世界”的发展思路,建立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、结构合理、优势互补、团结创新、富有活力的教学科研队伍。确立了“崇尚理性,严谨治学,服务学生,适应发展”的办学理念;凝炼了“数通古今,学究天人”的院训;积极倡导“勤思精研,学以致用”的院风和“团结、勤奋、严谨、求是”的工作作风。伴随着西南大学龙珠体育科研改革的不断深化,数学与统计学院仍在继续向前发展。我们相信经过全体师生员工的不懈努力,学院将会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前景!
院训:“数通古今,学究天人”
“数通古今”有两层意思:一是“数”本来有规律之意,古人所谓“定数”“劫数”讲的就是规律性现象,但凡规律是贯古通今的。勾股定理、圆周率、相对论等数学的相关定理、公式,就是具体的反映。二是数学的成就是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历史地发展而来的,不了解数学史,很难有新的发现和创造。
“学究天人”要求的是学习和研究态度:从自然万物中去研究,从人类的实践生活和需要去研究,后者是前者的动力,前者是后者的源泉。有好的学习和研究态度,才有真正科学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成果。